全國免費服務熱線
023-63527561
開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處宏源大橋南橋頭立交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信息公示(**次)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開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處宏源大橋南橋頭立交工程項目須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現建設單位委托重慶渝佳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對該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按國家環保總局制定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建設單位在確定了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后7日內向公眾公告項目相關信息。因此,開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處對本項目基本情況及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內容公示如下:
一、項目概況
開縣宏源大橋南橋頭立交工程,為宏源大橋(江北街)與濱湖西路相交而成的立交,采用半苜蓿葉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橋梁工程、人行地下通道工程、立交工程、地下綜合管網改造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等。
連接濱湖西路采用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30km/h,標準橫斷面組成為0.5(路緣石)+0.25(路緣帶)+2×3.5(行車道)+0.5(雙黃線)+2×3.5(行車道)+0.25(路緣帶)+0.5(路緣石)=16m。
宏源大橋南橋頭至江北街主線段采用城市主干路,設計速度60km/h,標準橫斷面組成為0.5(路緣石)+0.5(路緣帶)+2×3.75(行車道)+0.5(雙黃線)+2×3.75(行車道)+0.5(路緣帶)+0.5(路緣石)=17.5m。
A、B匝道采用設計速度30km/h,標準橫斷面組成為0.5(路緣石)+0.5(路緣帶)+3.5(行車道)+2.75(緊急停車帶)+0.25(隔離帶)+2.5(非機動車道)+3(2)人行道+0.5(路緣石)=13.5(12.5)m。
C、D匝道采用設計速度25km/h,標準橫斷面組成為0.5(路緣石)+0.5(路緣帶)+3.5(車行道)+2.75(緊急停車帶)+0.5(路緣石)=7.75m。
輔道E、F采用設計速度30km/h,0.5(路緣石)+0.25(路緣帶)+2×3.5(行車道) +0.25(路緣帶)+0.5(路緣石)=8.5m。項目總投資4800萬元。
二、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建設單位:開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處
聯系人: 李老師
聯系電話:85518223
聯系地址:重慶市開州區城鄉建設委員會辦公大樓
三、承擔評價工作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名稱和聯系方式
環評單位:重慶渝佳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
資質證書編號:國環評證乙字第3128號
聯系地址:重慶市渝中區大坪街正街160號萬科錦城3幢36-12 郵編:400042
聯系人:唐老師
聯系電話:63252125
E―mail:253714784@qq.com
四、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
(1)評價工作程序
接受委托→開展前期工作(含收集資資、踏勘現場、環境信息公示等)→環境現狀監測→報告書編制→公眾參與→報告書送審→→專家評審報→報告書修改→報告書報批。
(2)主要工作內容
評價工作首先進行現場踏勘,收集相關的法律法規、文件及技術資料,對工程進行詳細分析,識別外環境對擬建項目的約束條件和擬建項目可能的環境影響要素,確定評價工作范圍和技術要求,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中非污染生態項目的技術規定,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將緊緊結合擬建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特點深入分析項目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各污染環節的排污狀況,分析論證擬建項目對環境的可能影響程度,以項目所在地環境功能區劃目標為基礎,提出切實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通過全面的環境影響分析和論證,對項目建設的環境可行性提出明確的結論和建議,為項目的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報告書主要內容包括:總論、工程概況與工程分析、自然及社會環境概況、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環境影響預測與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清潔生產分析、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測、環境經濟損益分析、公眾參與意見調查、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等。
五、征求公眾意見的主要事項
您是否了解本項目的建設;您對該項目的了解途經;您對本地當前環境狀況是否滿意;該工程建設期對您影響*大的是;建議采取何種聲措施減輕影響;您覺得該工程的建設是否有利于本地區交通狀況的改善及經濟的發展;您對本項目建設的態度。
六、公眾提出意見的主要方式
在本公告公示期間,公眾可以到開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處和重慶渝佳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領取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調查表,必要時可以索取補充信息。如果公眾對該項目在大氣、水、噪聲及其他方面的環境影響有任何疑問或建議,或者對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有任何的建議,可通過來人、來電、來信等方式與環評單位聯系。環評單位和建設單位將對所反映情況認真核實,調查屬實的意見或建議將給予采納,并將貫穿于整個建設過程中。公眾參與調查表另行發放。
七、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日期
公眾提出意見的起止日期:2016年11月3日至2016年11月17日。
開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處
重慶渝佳環境影響評價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3日